《七号房的礼物》:让韩国电影的法庭戏码不再陈词滥调
相比于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那个富有浪漫情调、活泼可爱的父亲,韩国电影《七号房的礼物》中的父亲李九龙显得呆头呆脑,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一个伟大父亲该有的光辉,反而让父亲骨子里对孩子宠爱的形象更为纯粹感人。《七号房的礼物》中导演赋予了父亲“智障”的标签,一反往常印象中父亲宏伟的形象,对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认知惯性反差,使得整部电影戏剧张力更足,但凡心有温暖,质朴存粹的有情人遇到这部电影总会热泪盈眶,就算该片仍旧延续着韩国电影俗套的法庭模式,但并不会给人陈词滥调之感。
主演柳承龙对整部电影主旨的诠释贡献巨大,他对“李九龙”这一角色的打磨可谓是深入人心,眼神清澈,笑容单纯,就算是一声声不连贯的话语也显得温暖之极,让我们对印象中“智障”的固化理解有了新的认知。柳承龙之前拍过的《最终武器:弓》《关于我妻子的一切》《双面君王》等片都大卖特卖,虽然柳承龙一直是处于配角的位置,但这一系列叫座又叫好的电影足以说明其人选片的刁钻和专业。因为之前诸片的磨练让他在《七号房的礼物》中脱颖而出,捧得韩国电影金钟奖影帝可谓实至名归。
在电影中,李九龙的案件似乎事实铁定,小女孩倒地死去,李九龙嘴巴凑到小女孩的嘴上,还为女孩解腰带,这一幕不仅被路人看到,他本人也承认无疑。而这个女孩还是警察局长的女儿,该局长曾经和李九龙发生过冲突,由此有了足够的犯罪理由。再加上李九龙有智障缺陷,无力为自己辩护,似乎一切都朝着李九龙不利面发展。
若非电影将真相呈现,我们观众或许也会如电影中吃瓜群众那般愤怒不已。面对这一系列看似铁定的“事实”,这个智障男人不仅仅说服了狱友相信他,也说服了监狱长,甚至到最后艺胜还成功为他翻案,这一切对于一个常人来说都十分困难,那么李九龙是怎么做到的?我认为,李九龙周围的人虽然没有目睹真相,也没有十足的证据为他脱罪,但是李九龙骨子里的善良有爱让他们宁愿相信李九龙的一面之词。我想,所谓的客观事实有时候在人格面前真的不堪一击。在诬陷面前,爱是最强有力的辩词。无罪推论:法律的基本底线
电影开场时候大概有两个画面我印象颇为深刻。第一个是艺胜从狱官房间走出,正值白雪皑皑,如絮飘零,落在美丽的艺胜肩膀和发间,动人十分。这个画面有些类似于《情书》中开场的渡边博子形象。纯洁的白雪落在罪恶的监狱院里,四处是冷酷无情的铁丝网,防止犯人逃离,而这个时候,一颗黄色的气球落在铁丝网上,配合着柔和的音乐,冰冷肃穆的监狱环境中竟然有了些暖意。我想,这个画面其实正是暗示着世间牢笼对李九龙这样的智障群体的无情,但是这个群体内心的纯净有爱让这个冰冷的世界充满温暖。
第二个画面是李九龙跟随着警察局长的女儿崔智英去买书包,但是转眼间崔智英倒在地上,李九龙解小女孩裤带,为其做人工呼吸。这一幕被路人看到,吓得赶紧逃离。在艺胜法庭辩论的时候,当对方律师提出证据,指出李九龙诱导强奸崔智英时,我想看电影的观众和电影中那些义愤填膺的群众一样,会立刻愤慨不已。我们天生对弱者怜悯,尤其是对于纯真的孩子,但凡受到半点玷污,我们都会怒火中烧。
这两个画面中一个纯真善良,一个罪恶滔天,我们该相信嫌疑犯女儿的振振有词,还是该相信路人亲眼看到的所谓“事实”,我相信,如果把该案放在现实生活中,吃瓜群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面对小女孩死亡事实时,不仅仅女孩父亲希望找个罪恶对象宣泄,看客们的态度同样如此。但有多少真实因为人类骨子里的这种不理性状态而掩盖起来,又有多少人因为如此而像李九龙那般成为世间冤魂。
电影中艺胜在法庭上提到一个词“无罪推论”,而这个词应该成为一切法律的基本守则,因为人总是不理性的,我们往往倾向于有罪推定,当一旦判断对方有罪时,无论对方做什么事,我们都会认为他是个恶人。这点只能通过法理来让事实得到平衡,将我们拉回到理性的水准线上。何况,冰冷的证据有时候呈现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人们根据先入为主的观念,利用这些证据营造一个自以为是的真相。与其固执地相信证据,不如去看看人性,假如在人性面前证据漏洞颇多,满目疮痍,那么,我们不妨无罪推定。善良有爱:公道的基本准绳
在电影中虽然最后艺胜长大为李九龙翻案了,但李九龙还是因为法律的无情而成为冤魂。这一惨剧的酿成是人们对“无罪推定”的蔑视,也是法律对人性美好的忽略。作为被害者的家人,警察局长理所当然要找一个罪恶对象发泄,他利用职位的便利将李九龙推上了铡刀之下,成为局长心中罪恶的代罪羔羊。与此同时,不明真相的看客们也在推波助澜,仅凭着媒体所展现的零星证据,听风成雨,对李九龙千夫所指。权力中心的强力手腕,外部舆论的极度施压,可以说,李九龙正是在这种里应外合的不理性中身首异处。
所幸的是,电影中但凡接触李九龙的人,都宁愿相信人性里的善良有爱,纵然“铁证凿凿”,他们也宁愿忽略所谓的事实,去寻找真正的真相。因此,我们或可把感性看成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感性失去理性,比如电影中那些对李九龙义愤填膺的人;也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感性而回归到理性,比如电影中那些对李九龙无条件相信的人。感性让我们时常忽视真相,但是如果把握着爱与包容的底线,真相从来不会偏离我们太远。人性如此,看似冷酷无情的律法更应该如此。善良有爱是公道的基本准绳,而“无罪推定”则是保护这根准绳的有力武器。
《七号房的礼物》中那些为李九龙慷慨发声的人们正是如此。他们并非圣人,其中有诈骗犯、有通奸者、有黑道大佬等等,说实话,他们或许比那些外界的吃瓜群众还要邪恶,但是不同于外界吃瓜看客的是,这些人不仅看到了所谓的证据,也看到了李九龙人性一面。
在李九龙初到监狱时,他被无可置疑地贴上了“强奸犯”“杀人犯”“诱拐犯”等标签,而监狱长以及他的狱友接收的信息同外界群众别无二致,所以他们的反应真实地展示了外界群众对李九龙的痛恨。监狱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害,所以对这类案件愤恨不已,在李九龙刚来时,监狱长一看到他就拳打脚踢。至于那些真正犯罪的狱友同样对这样的犯人充满痛恨,李九龙一来监狱就暴揍一顿。
作为智障的李九龙面对这一切的误解是无能为力的,这个世界上唯一相信他的人是女儿艺胜,可惜,两个人均不能为自己发声。似乎这个案子永远不会有真相。可是无声不代表无情,李九龙用他的善良有爱让周围的人回归到了理性,选择了相信他的辩词。首先是监狱老大差点被刺杀,虽然监狱老大曾经对李九龙不善,但李九龙善良的内心还是选择了去救监狱老大。这一以德报怨的事件让监狱老大认清了李九龙并非作奸犯科之人。而后监狱长同样遭难,火灾差点夺走他生命,结果在所有人为自己着想逃难时,李九龙不顾安危,救了监狱长一命。这次事件同样让监狱长对李九龙刮目相看。
李九龙没有为自己做过半点辩护,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本来证据凿凿,但大家最终都相信了他的无罪。我想,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法律的正义体现。当我们重新回到那所冰凉的监狱,在法律底下它似乎显得铁血无情,但是纯净耀眼的白雪下着,还有那颗飘在空中的气球,让人心头一暖。法律并非没有温度,只要依托于人性的温暖,方有正义可言。在诬陷面前,证据是接近真相的工具,而爱才是最有力的辩词。
像《七号房的礼物》这种法庭戏码,韩国电影几乎可以用“层出不穷”四字来形容,相比于其他电影陈词滥调的的法庭戏码,这部电影的角度其实是十分新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因为看多了这类法庭戏码的片子而感到乏味。电影将视角对准了人性,相对于传统意义上那些为自己振振有词辩护的角色塑造,这部电影大胆地选择了一个说话不清、思维不连贯的智障来为自己辩护。而这样的辩护不再是语言,而是爱的光辉。
在被电影打动的同时,本人也不禁感慨,虽然我们时常吐槽韩国,但论电影,国产片还有很大的距离要追赶。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拍一些对公权力怀疑的电影,拥有这种在公权力之下的人文关怀的视角,我想,只有到那时候才能谈振兴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