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龙潭之战》:生死与共,兄弟情义
战争的严峻残酷,一般百姓无能体会也不会想亲身经历,但透过万能的电影艺术,我们不用真正上战场便能如实感受战争的恐怖,战争电影的洗礼,除了视觉娱乐之外,更多的是反战、重现缅怀、思索价值的社会意义。
电影皆以运用文化的陶冶和熏陶,传递着战争的悲伤、绝望和黑暗,不用身历,便已让我们其境的去感受那彼方的悲剧和残酷,反向思考战争的需要和更多的不必要,带来了什么,又总是失去了什么,政府在背后操弄,送死的是可怜的年轻人,就算有所得,仍都是些权利或利益的非所需之事,损失,往往都要比获得还来得多,《危机:龙潭之战》便是如此的一部电影,那些冲锋陷阵的孤独伤亡,构成了这部作品终是孤寂痛心的结果。
《危机:龙潭之战》主要描述越战中著名惨烈而具代表性的「龙潭战役」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越战期间伙同美军一起加入了南北越战争,以单一直线但聚焦战况的视角,着眼于一个空间和一个时间,放大龙潭之战两军实力军力皆相差悬殊的挫折及悲剧感,话说是澳新与美国的共患难,但《危机:龙潭之战》本身之描绘,则从澳新联军单刀直入,形塑一个两肋插刀、腹背受敌的艰难困境。
实际上,美军除了一段的空中支援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发挥帮助其中的空间,不过,《危机:龙潭之战》确实拍的超乎预期之精彩震撼,特别是电影的氛围,不失哀伤和落寞,却很循序渐进的在橡胶林围攻冲突开始后慢慢勾引出那层哀愁,藉由角色们深入的交心与对话,让那股始于无奈、听天由命的困局,萦绕于心久久难以散去。
一部损失惨重的战争电影,锥心刺骨的同袍情谊,沉重悲伤的后半段落,蛮意外的部分是,电影开头雕刻角色之际,气氛反是颇为轻松雅痞又有一些幽默,或许因为当事者几乎大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新兵,没什么作战经验,或多或少也有些轻浮,然而,送这些菜鸟置身地狱经历试验,在本已良好写入角色的前半段,都使后半段有效堆叠了角色们层层变化改头换面的叙事层次感,这样高效率且扎实建构人物和情感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快速认识角色并投入感情,以至于的,在势必得到来的死伤之处,我们才会那么的不舍而心伤。
《危机:龙潭之战》对于角色的侧写表达方向,可以说是相当精准的替电影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先一步琢磨了角色的深刻和情绪,而角色又是电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那这部电影就不可能会有多失败,更何况,《危机:龙潭之战》浅显易懂但铿锵有力的直线剧本,促使电影,在各方面都确实到位尽了它原先设定的本分,甚是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而一部战争电影,大场面不能从缺,《危机:龙潭之战》同样不少,只是那些场面的肃杀搭上氛围配乐的呈现,则多是用来加强战事的不堪、残酷和恐怖,剑拔弩张的火爆战争场面是辅佐,军官与士兵间发展出的共患难革命情谊才是实际的温柔重点,并在争取救援同袍时的抗命时刻,不仅仅是热血,还异常动人温暖。
D连最主要的故事线,由10、11、12排等108名年轻士兵为主体,只身对抗北越几乎一整个营那般多人数的群体包围,108人力敌将近2500人的越军,成功树立进退两难、紧张万分的紧绷情势,没有任何一刻能够彻底松懈,也因为这样,电影煞费苦心去描绘寻求美军和营区的支援要求,并借此梳理高层们之间应对危机意见分歧的紧张关系,每分每秒都至关重要,对于一些后援军种诸如炮兵,则亦有稍微的介绍,可到头来,那些琐碎官僚事在众多人命面前反生成了浓烈的讽刺,尽管北越阵亡245人,纽澳阵亡18人,人数看似不多,却已是莫大的损失与伤害,而这18人,全都是人生才正要开始的20余岁青年,更是叫人不胜唏嘘,战争带来的,永远都只有悲伤。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丹尼尔·韦伯等演员同心协力的齐心表演,带人彻底深入龙潭之战的无望边际,感受战场血腥、残酷又孤独的无情,却也因互相信任、奋战的同袍,成了支撑彼此坚持不懈、同生共死的情感信念,相信以及军中情谊,是《危机:龙潭之战》的一大故事推进核心,更是建立这群角色头、尾,甚至转变的关键,哈利·史密斯一角原先的自负、对部下的粗鲁鄙视,觉得部下都只是年轻新兵而渴求调职,渐渐的在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之下,才明白这群新兵的坚毅与能力进而萌芽革命情感。
这,让《危机:龙潭之战》结尾的惨烈和死伤更是令人痛苦心碎,尤其各个演员的扎实演出、角色的鲜明建立和背景塑造,却因战争而家破人亡死于战事,角色的感情几乎如此同步搭建在观众上头,让观众同时的也对角色们有所寄情,直到最后的悲伤一刻,观众的屏息、紧张和孤独也都如此的千真万确,看着他们的奋战,精彩也那么晦暗,即使获救,不必要的死亡却是那么的多,又怎么高兴的起来呢,演员对军中各种人物雄心壮志之展现,把我们都带入了越南树林跟着身陷险境,但也领悟了他们深厚的感情,才是他们之所以强大的力量。
导演科里夫·斯丹德斯对于战争的直观批判,时时刻刻都烙印在上头对D连的漠视、忽略,以及D连指挥和下属的激情反动与坚定热血之上,长官弃我们于不顾,什么遵守命令的,都只是个屁,站在沙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人理当同心站在一起,而躲在远处安全指挥命令的,如果不合理、不懂得前线人的苦又何尝能够这样颐指气使,《危机:龙潭之战》在科里夫·斯丹德斯的执笔下,待在帐篷下指导棋屡次不提供救援罔顾人命的长官,最终只能被群起反抗。
但导演也无让政府人员难堪到尾,仍有给予其一个妥善正确的方向收束,可在这之后,编导更为着重的,其实是这群伟大,在前头冲锋陷阵的一般大兵,这才是科里夫·斯丹德斯想讲、想强调的故事,突出且流畅的运镜、适量的慢动作营运和大场面调度,都替这些平凡士兵英勇的记录下了他们的不平凡事迹,也使这个简单的故事、丰富的场面和煎熬的旅程,增添了既震撼同时又黯淡的战争终曲,述说着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自己的传奇,也阐述战争的荒谬与滥觞,《危机:龙潭之战》因此,是好看且纯粹的,它稳当精确的确立了其核心之命题作为,令电影有其娱乐性之余,也拥有了其反思战争的一层自我意识和独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