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武夷岩茶火功?轻火、中火和足火你中意哪个?
传统的岩茶,雨前采收,一般六月到九月花上三个月的时间,以荔枝炭在传统的竹笼焙火间烘焙,由于传统的岩茶烘焙是深度烘焙,一般加工的时候不能一次到位,否则茶叶容易炭化,因此初焙去水气后,会分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会慢慢让茶叶的水气释放一部分出来,焙火后让茶叶放置十天半个月甚至足月,呼吸活化,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烘焙。
这三个阶段分别为轻火、中火和中足火。轻火是第一个阶段的半成品,汤色呈金黄色;中火是第二个阶段的半成品,汤色呈橙黄色;而足火就是最后一个阶段的成品,汤色呈橙红色。
那如何来区分这三种火功呢,它们分别呈现出怎样的风味呢?
轻火
轻火岩茶,香气高雅迷人,因为火味不显,受到很多口味茶较淡的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虽然是半成品,但也成为受人喜爱的商品。
不过此阶段的岩茶因为水气尚未全消,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反菁,残留在叶片中的水分,在保存的过程中转移到表面,产生菁味,影响口感。如果喜欢轻火的岩茶,那么最好茶叶买来在一年内饮完。
中火
中火,是炭火调和到平衡感绝佳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岩茶的花香,被炭火转为内敛却有厚重的岩韵,遇上浓烈清幽不一的花香,颇具张力。
此阶段岩茶火气一般在焙火后放置一至三个月后可饮用,适合当年即饮,中火茶出现反菁时间会比中清火更晚一点,一般最好两年内饮完,如果需要存老茶,建议再次焙火后再储存。
足火
足火有素 “火气未除莫接唇”这段古有名训, 武夷山的茶农,每年烘茶,都必须试数百次半成品的火侯,早已习惯了火气,但遇上当年刚焙好的中足火岩茶,火气强旺,入口在口腔至喉咙端燥性炽烈,因此武夷山上的茶农不喝新茶,因为火气足以引起疾病。但是现代人有些口味偏重,对于这种茶却尤其喜欢。
足火岩茶,到了第二年,燥性退去的程度仍然不足,饮用时仍需当心火气的问题,需要等到第三年,火气已退,正式成为“陈茶”,随着焙火与陈放内质更加完美,花香入汤内敛而不张扬,岩韵更显风韵,堪称绝品。
是不是如此一来,这些“高深莫测”的概念也很好理解了。
希望对你在选购茶叶时有所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