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燃脂又控糖的好办法:把运动时间改到早餐前
先吃饭还是先锻炼?
面对这个问题,不少人有点纠结。
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或许能帮你更快做出选择。
受访专家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郭立新 王晓霞
福州总医院内分泌科博士 林忆阳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张献博
早餐前锻炼有利于控制血糖
英国巴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纳入30位肥胖或超重的男性、为期6周的研究显示:早餐前锻炼,更有利于控制血糖。[1]
《科学新闻》杂志官网报道
早餐前去锻炼的人,燃脂量是早餐后运动者的两倍;而且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更为敏感。
增加燃烧脂肪主要是因为饿了一晚,锻炼时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缘故。
尽管在研究进行期间参试者体重变化不大,但研究者巴斯大学卫生系的 Javier Gonzalez 博士认为:先锻炼再吃饭,可以给你的整体健康带来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不过研究者也表示,女性中是否结果一样还需探究。
糖友要多练下肢和器械
肌肉有明显的“用进废退”现象,缺乏锻炼的肌肉不仅力量下降,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也会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血糖上升。
因此,糖友要注重锻炼肌肉。
1 器械锻炼
器械锻炼俗称“举铁”,可增加肌肉的力量与体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杠铃、哑铃、棒铃、单双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举铁对糖友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老年人和女性,都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举铁训练,尤其是需要控制血糖的老年人。
2 下肢锻炼
下肢肌肉占人体全部肌肉的60%,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强大。锻炼下肢力量,可显著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建议糖友通过器械来练习腿部力量。
一套适合糖友的运动疗法
适合糖友的运动疗法,有力量训练、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任选1~2项。
运动时长
每周大于150分钟
每天30~60分钟,每周5~7天,累计150分钟/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所必需的。
运动种类
每周2~3次力量训练
糖友每周应进行2~3天力量练习,可间隔1~2天进行1次。前文提到的器械训练是锻炼肌肉力量较好的方式之一,如果没有条件到健身房,也可通过下面这些动作训练。
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 分钟。
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
坐椅运动,屈肘,两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依自己体力而定。
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脚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 15 秒左右,做3~5次。
原地弓箭步,注意重心向下,膝盖不要过度超过脚尖,该动作与下蹲一样,是下肢经典训练动作。
以上几种运动形式可交替进行。也可借助日常用品,比如手握1瓶矿泉水进行上肢弯举;或利用自身重量,如俯卧撑、平板支撑等。
运动强度
心率<110次/分
全身的运动锻炼强度应控制在中等,适当的运动量应是全身出汗,心率在110次/分钟以下,每次持续20~30分钟,逐渐延长至1小时。
选择耐力性的全身运动,每次运动前要有10分钟的准备活动。
避免空腹和注射药物60~90分钟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清晨血压过低,早餐前不宜激烈运动。另外,如果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伴随心绞痛等情况,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