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与调解近期热点问题”主题研讨会暨青年律师仲裁与调解论坛在京举行
法制网北京讯 见习记者苏明龙 2019年11月1日到11月2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仲裁与律师调解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协办的“仲裁与调解近期热点问题”主题研讨会暨青年律师仲裁与调解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分为11月1日召开的“仲裁与调解近期热点问题”主题研讨会和11月2日进行的青年律师仲裁与调解论坛两部分。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中华全国律协副会长欧永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王承杰、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等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全国律协仲裁与律师调解专业委员会张丽霞主任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
王承杰指出,新加坡调解公约赋予了国际商事调解超越以往的法律体系,正式成为国际商事诉讼、仲裁之外第三种方式,未来的当事人会认真考虑把调解作为解决之一重要手段。从贸仲几十年的商事解决经验可以看出,调解与仲裁是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的共生机制,希望中国律师更多参与仲裁和调解工作。
林志炜认为,仲裁的发展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和支持,而仲裁也为律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拓展业务的天地。仲裁和律师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建议律师更多地应用仲裁方式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开幕式上,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兼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沈四宝教授做了主旨演讲。沈教授认为,中国仲裁要不断的国际化,要走出去把案件引进来,要让中国的仲裁员更多到国外的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中国仲裁还要不间断的向国际仲裁界注入中国元素。
在1日上午的仲裁庭组成程序与首席仲裁员的产生研讨环节,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建、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毛惠刚、环中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雪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玲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副院长姜丽丽围绕“《仲裁法》的现行规定及如何修改”、“各仲裁机构的规则规定和实践做法”、“仲裁员名册的必要性”、“机构指定与当事人选定的优劣比较”、“仲裁庭的人数”、“首席仲裁员产生的方式”等议题展开了讨论。研讨会环节由法制日报社编委、法制网总裁万学忠主持并总结。他对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仲裁人不但要有情怀,虽然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的合理方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仲裁庭绝不能被搞定。而且仲裁员有初心,首席仲裁员产生的正义性是提升仲裁公信力的核心。同时,仲裁员要专业,分权制衡也好,同行评议也罢,仲裁庭的组成要全要素体现程序正义。最后,仲裁思维一直是一个权衡思维,仲裁机构一定要坚持当事人的主义,不要搞成机构中心主义。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在“仲裁员的利益冲突”、“境内外仲裁保全制度的实践与近期发展”两个主题下围绕“我国仲裁保全制度的完善”、“仲裁保全与司法协助”、“一带一路”中的调解”、“律师调解的法律规定”、“商事调解的现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实践”等议题作了交流发言。
11月2日召开的“青年律师仲裁与调解论坛”上,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亚洲业务执行合伙人陶景洲围绕“如何成长为一名仲裁专业律师”分享了其自身的执业经历,并对青年仲裁律师如何成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来自国内六位青年律师代表围绕仲裁保全、快速仲裁、第三方资助与调解等近期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吸引了仲裁界、司法界、学术界、律师界和企业界人士2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