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记忆中的贵屿老街

记忆中的贵屿老街

发布时间:2019-11-03 23:09:54

这是一条空洞的街道,在路的两侧,有数不清的商铺彼此呼应,彼此寒暄着梦想。

在每一个城市、城镇都会有一条老街,贵屿的这条老街就叫“贵屿大街”。贵屿大街东起华美村寨头(现贵屿车站附近)西至西尾外西庵桥,北到北林村接龙门,全长约2200米,宽度在2.4~4米之间,地表为大部分为混凝土材料,部分为石板混合物。

该街道于1926年由陈镜衢(时任贵屿警察所所长)主持进行重修,现今仍是过往居民的主要通道,大街两旁的房子除一些近年来重建的新房子外,还保留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貌。

商铺

一种是潮汕民居的改良版,这种建筑的典型就是传统平房砖瓦屋顶,另一种是骑楼建筑,带有“路脚砌”,这一类建筑很多在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由回乡南洋华侨修建的房屋。经过几十年岁月的侵蚀,加之严重缺乏维护,目前大多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几乎成废墟。加上这些店面没有统一管理,一部分原有的骑楼已经被砌墙隔绝了,但因为整条街没有扩大,总体格局保存完好,仍给人很强的震撼。从那些建筑表面斑驳的欧式浮雕装饰,不难想象贵屿街当年的繁华。

虽然这条街的商业功能已大不如前了,但每年这条街还会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因为这里有闻名中外的“街路棚”民俗活动。近年来草南路上的街路棚火爆了众多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被人称为“网红街”可殊不知贵屿大街是贵屿街路棚的起源之地。

贵屿街路棚

在大街中段有一座横跨桂江的石板大桥,名为贵屿大桥,这是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桥,迄今已有911年历史,桥长35米,原宽4米,该桥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吴说进行第一次维修,清嘉庆十年(1811)由陈德楷倡修,解放后又进行过多次维修,特别是1971年贵屿人民公社进行重修并拓宽桥面,使桥宽为6米,2013年贵屿双忠行祠主持进行重新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桥面。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的贵屿大桥

贵屿街在清末是潮普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凭借着港口和航运(贵屿港、练江电船公司)成为潮汕的商业名镇,大批的贵屿人也在这乘船前往东南亚和香港,发家后,回贵屿除“砌大厝”外,有一定资本的还会在贵屿街上建一间西洋式“铺面”。这种现象既蕴含着中国人“衣锦还乡”的心态,又有着潮汕人内心的“小小生意会发家”理念,在当时的贵屿街上有一间店面,至少可以说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所以也有一部分的华侨在贵屿街建好店面后,直接就留在这边了,不再回南洋。

贵屿大街同时也是潮阳现在最完好的宋代古街,现今贵屿大街还保留有一段宋代时期古街,古朴的石板与贵屿大街其他段有鲜明的对比。

在那时候,老街上百货、针织、副食、化工、理发店、文具店等生活生存所需的东西一应俱全,贵屿有名的“大店铺”(供销大饭店)当年也是从贵屿街上走出来的。时至今日,老街上的一些店面所在区域还被称为“老百货”、“交电”等等计划经济时期的名字。

贵屿大街

走在老街上,看着这些店面,听着老人的讲述:“这个是以前贵屿照相馆的所在地,解放后‘宝光’、‘潮真’两家照相馆就组建为贵屿照相馆。”“照相馆属于供销社饮服站,饮服站就是(卖)吃、以(睡)、想(相)”(饮服站下辖照相馆、旅社和饭店,此处说法存在一定的调侃性)..........老人讲了很多,让我对于老街曾经店铺的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潮汕乡村,现存有这样一条传统的商业街道还是十分少见的,加上小洋楼和宋街,更添上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在看着老街的破落,令人十分揪心,今后他们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真心希望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保留下来,并早日重新焕发光彩。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