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最美味的食物,往往最简单
原创: 国家公共文化云 国家公共文化云
“从远古到今天,人类在这颗星球上,从未停止过迁移的脚步,有多少人远离故土定居他乡,就有多少人追根溯源寻找同族,食物也是如此。当我们追问自己来自何方,也开启了对风味的寻根之旅。”
--陈晓卿
网络上总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美味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不够,那就再来几顿。是的,因为每个爱美食的人,肯定都是爱生活的。
在记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味道,粗茶淡饭或山珍海味,它是那么的珍贵,不仅能勾起对味蕾的怀念,还能引起我们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所以,此时此刻你记忆中的那道忘不掉的美味是什么呢?
蔡澜老先生曾说过:“一年四季只知道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因此,我们用肉来中和蔬菜的不足,两者缺一不可,持续为我们提供基本的生存需求。
秋天渐远,冬天临近。是的,又到了吃羊肉的季节。说起羊肉,你想到的是什么:烤羊腿、羊肉串、水煮羊肉、抓羊肉、羊肉粉丝汤......
今天文化君就带领大家走进鲜嫩肥美的羊肉世界。
在新疆库尔特有一种特有的羊--阿勒泰大尾羊,这里的羊肉肉质幼嫩酥软、油脂丰沛、浓香清甜,不需要太过花哨的烹煮,只需清水炖煮,就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大尾羊的体形外貌特点为头中等大、鼻梁稍隆起,耳大而下垂,腿高而结实,股部肌肉丰满,成长在这样环境中的羊,自然跟其他地区的羊不一样。
每个地方的美食都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离不开当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阿勒泰大尾羊也不例外。
对游牧民族的最精准的概括是:逐水草而居。人类和大尾羊在这样的环境中,互为依靠,相互生存,形成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雄伟画卷。
因为没有水,大尾羊不能生存,人也同样不能生存;没有草,大尾羊没有食物,不能生存,人也随之失去了生存的物质条件。
因为要逐水草,游牧的人必须赶着大尾羊,每年都要从准噶尔盆地到阿尔泰山来一次800多公里的长途旅行,所以牧民们每年要搬80多次家,每到一处,安营扎寨,住上几天再上路,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在这趟“旅行”的途中,大尾羊吃遍上千百种大补的中草药和山花野菜,清冽的融雪水和矿泉水,除了自然给予的丰盛食物,还要经受准噶尔盆地严冬的寒冷和饥饿。
所以最后能生存下来的都是羊中的强者,也是餐桌上最美味的羊。以至于有人形容大尾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
人和羊在与环境的对抗中和谐相处,找到了彼此共生的方式。这些游牧民族也在千百年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习俗。
比如,他们本能的爱护林木生态水源,不吃或很少吃牛马羊以外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他们还热情好客,只要是有客人到来,必定要热情款待,他们的纯真、率性、淳朴、潇洒,足以温暖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
有时候,最美的食物并不需要复杂的调味和烹煮,到这里,简单的清水煮羊肉就是人间至味。
将煮羊肉的锅架在山间平地,煮上清水;把清洗好的大尾羊斩成小块放入清水中,等候羊肉的出锅。
羊肉在清水中煮沸,冒着白烟的蒸汽冉冉升起,随着山风转眼不见;羊肉的香味也随风飘散,吸引着归家的人和游客。
由于羊骨中的某些营养元素,会煮溶到汤里,所以清水会变成浓郁白色的高汤,羊肉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变成棕褐色。不需要放很多的油,因为羊肉脂肪里就带有着最天然最原始最美味的油脂。
等候出锅,吃着鲜美酥软的羊肉,喝着浓郁的羊汤,把这一瞬间列入最幸福的时刻也不为过吧!
美食就是这样,它不仅是简单的味觉回味,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属性,记录着这个地方的人与自然、人与食物之间的紧密关系、风俗习惯。
所以,想要了解一个地方,那就去吃当地的食物吧,因为食物才是与人产生最亲密联结的最珍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