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有温度的“入户家访”不该被苛责

有温度的“入户家访”不该被苛责

发布时间:2019-11-07 10:21:57

近日,一条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此,11月4日,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对于入户家访会耗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疑问,教育局表示,“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待遇”。(北京青年报11月6日)

综合来看,家长的质疑在于,家访的目的是为了家校更好的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弃现代便利高效方式不用,坚持老旧的“入户家访”方式,就是不接地气、不够与时俱进,有些过时和OUT了。笔者以为,这有些冤枉福州教育部门的苦心了。

的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许多家访也随之“变迁”,利用短信、电子邮件、qq、家长微信等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的“网络家访”,目前正成为老师和家长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标配”,甚至大有弃现实家访而单一靠“网络家访”之势。尽管如此,“入户家访”仍是一个时代不可或缺“家校交流”的重要方式,仍旧有着“网络家访”无法替代的效用等。

首先,“入户家访”还有现实必要性。目前社会流动性大,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留守的孩子比较多,而这些孩子大多都由年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这些人由于年岁大对微信、QQ之类的新事物大多很陌生,如果仅靠微信QQ等“网络家访”很显然会出现老师与这些家长的沟通不畅和不及时。如果是这样,看似是便捷的“微信QQ家访”,反而可能会起到贻误一些教育孩子的时机和情况。

其次,“入户家访”具有“网络家访”无法替代的作用。即便诸如“微信QQ家访”等有诸多便利与好处,但“微信QQ家访”等最大弱点就在于不能面对面的交流,无形中在家长和老师之间隔了一道心墙、有生疏感,长此以往会影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双方全面无私的交心和共同教育孩子成长。

再次,虽然说微信、QQ在目前的年亲父母中使用很普及,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年轻父母都乐于、善于利用这些通信工具。再加上时下社会处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作为年轻的父母们,很多时候可能都在为生计、事业忙绿和奋斗,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及时看完和处理微信、QQ上的家访信息。如此,仅靠“网络家访”,且所有事情都在这些平台上沟通,就年轻父母群体而言,也不能完全保障沟通及时和通畅,而且有时候还可能因忙碌等漏掉、误解一些需要及时沟通和处理的事情,岂不哀哉?

此外,隔着网线的“网络家访”,毕竟给人有生硬的冷冰冰感觉,相较而言面对面的“入户家访”则是更有诚意、温暖的体现,给家长、学生心中形成的印象、影响和效果,会是更温馨、亲近的。特别是有涉学生的重大问题,如严重心理问题、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等,此时,老师与家长面对面无间距交流与沟通,显然是网络家访所无法完全做到的。毕竟,网络只是一种交流工具,重要或重大问题,或细致入微的感情、思想交流等,还是由人面对面地沟通,方能达成最佳效果。

就此而言,福州规定的“入户家访”,无疑就是一种让教师更积极深度履职的表现,即便其在具体实施中有一些不便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仍无法掩盖其满满的初衷善意、实施的温度和无法替代的效果。在现实社会复杂、人心浮躁的当下,这无疑是另一种教育清风,值得肯定、坚持和效仿。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