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人,今年冬天你吃过几顿涮羊肉了?

天津人,今年冬天你吃过几顿涮羊肉了?

发布时间:2019-12-25 17:35:42

天津人,冬天必吃的就是涮羊肉。

涮羊肉本来是很简单的:羊肉片切得飞薄,卷曲得就像小红花纸筒堆在盘子里。大铜火锅中间是烟囱,外面一圈是滚开的汤,中空,火锅放在金属大托盘上面,中间烧木炭。羊肉片下到滚汤里,一滚一拖就可以吃了。再性急的人,也不能把两三盘羊肉全倒在锅里边,因为肉会粘在滚烫的烟囱壁上变成“炮烙”,所以只能一两片一两片地涮。

热热乎乎,踢了秃噜,一口下去,寒意全无。

平心而论,要说正宗,天津的涮羊肉必是比不过北京。涮羊肉的起源传说有两种,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途中发明,另一说是光绪年由清宫流入民间,盐打哪咸,醋打哪酸,甭管怎么说,北京是涮羊肉的根儿,这是没跑了。

务实的天津人不争这虚名,他们只对如何把涮羊肉吃舒服了感兴趣。

涮羊肉,天津人叫涮锅子,铜锅涮和电锅涮是两码事。紫铜火锅,中间烧上梨木炭,只有这样才最能保证涮锅里的水常开着,从头吃到尾也不用加火,用筷子夹住羊肉别松手,在锅内反复翻滚,少时就熟。这一套流程下来,以后再用电锅总觉得仪式感上差那么点意思。

当然,吃火锅也不是光吃个感觉,还是得看实实在在的内容。

1

肉要手切

现在的羊肉多是冻肉,一条小腿肚子那么粗的冻肉,在机器上切片,这样既容易成卷儿,看着也出数,可这满满澄澄好几盘端上来,吃下去也不解饱,愣是加了点冻豆腐、青菜,又啃了半拉烧饼才落个肚圆儿,吃着不解恨呐!

所以涮羊肉,论讲究必须吃手切。

手切羊肉怎么叫好?

一是看“底净”。掉点儿肉渣无可厚非,一滩红水就不地道了。有红水就说明血水没处理好,肉不新鲜,而且这肉就不一定是手切的了。刀挂血水,肉自然片不齐。

二是看“立盘”。下锅之前盘子打斜,肉没掉锅里,就说明这肉干,水分小,再者就是没加乱七八糟东西。

三是看“汤清”。好肉涮出来的汤没那么多沫子,用不着一会儿一撇。

2

肉的部位

手切羊肉虽好,但也只是决定口感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羊肉的部位选择。

老派的涮羊肉,只吃羊的八个部位:

即:元宝肉(羊腱子)、黄瓜条(羊后腿内侧)、羊筋肉(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上脑(羊脖子后面)、里脊(羊脊骨的后侧)、磨裆(羊尾附近)、羊三叉(分小三叉和大三叉,分别位于前后羊腿上部)、一头沉(大腿外侧)。

上脑

如何选择这八个部位,那就看您爱吃嘛口感的了,一般来说大三叉最肥,里脊最瘦,羊筋肉和腱子脆香,其他适中。

3

汤料

北派火锅被南派火锅所诟病的,一直就是口味太清淡。

天津人涮羊肉,从来不讲究汤里放多少调味品。两段葱白,三片生姜,顶多再扔瓣儿大料,再多了没有。

为嘛?道理简单的很,一是验肉,二是保持原味。

羊肉的那一口鲜香,全凭后面的蘸料。天津涮羊肉没那么多零碎儿,就是麻酱、酱豆腐、韭菜花三样,最多掺点花生酱。现在的火锅店里各种小料摆一大溜,依我看都是花把势。

有人说了,我们吃羊肉都蘸那白袋儿的“大宇”,在家不澥芝麻酱。那您算是吃对了,大宇的配料表里,还就是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这三样。

印象中的小时候,一过年就爱涮羊肉。家里人多,吃这个既省事又热闹,不像炒菜一样,刚端上桌就半凉了。

一大家子围在一起,炉子生的热热的,炭火烧的足足的,一吃能吃到半夜,孩子们在院儿里点花放炮,大人们在屋里推杯换盏。

情绪到了,那不喝多了是绝不罢休的。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