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人间正道是沧桑,人运用法律,动物才靠本能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它是年轻导演宁浩继《疯狂的石头》坏人《疯狂的赛车》之后的转型之作。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比较黑暗,宁浩导演把人性的复杂摆在了台面上,让人看了或许会觉得压抑。
它的故事发生在西部无人区,朋友戏称,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一个好人。
是的,看完电影我们会发现,电影中的律师、隼贩子、卡车司机、修车工、油站老板、老板娘、舞女甚至连警察都有自己的恶,他们在无人区这样的法外之地把兽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弱肉强食唯利是图。
可是除了这些兽性的本能以外,我们也能看见一些人性的光辉,我们会发现好人坏人的区分,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容易。
路怒症公路追逐,一口痰引发”血案”
隼贩子杀了人,雇律师潘肖为自己辩护,唯利是图的潘肖钻了法律的空子,成功为隼贩子逃过牢狱之灾。之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于是潘肖就把隼贩子的车开走了,而他不知道的是,杀手刚捕的隼还没来得及出手,就放在车上被他一并带走了。
得意的潘肖对悄然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并在公路上又惹上麻烦。
西部平原只有一条公路,潘肖在回家路上遇上一辆卡车,超车过程卡车司机往他的挡风玻璃吐了口痰,他们的仇就这样结下。
接下来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互相伤害“,潘肖被羞辱,挡风玻璃被砸,潘肖烧卡车。
而被隼贩子派去“处理“潘肖的杀手早早的便在路边等他了,因为玻璃被砸,视野不好,潘肖一不小心就把杀手给撞了,杀手昏迷不醒。
一口痰引发了一场“血案“,看看事件的导火索你会发现很可笑,你会觉得有必要吗?一点小摩擦至于往死里玩吗?
在闹市中或许没必要,但这里是无人区,这里的人凭借自己的情感,欲望行动,他们就像是动物,野兽,而野兽的领地意识是很强的。
所以我们在做出行动时最好过过自己的大脑,不然我们也许会为自己小小的举动而付出惨烈的代价。
善念还是恶念?也许在一念之间就能决定我们是人还是兽
讽刺的是,身为律师的潘肖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没有报警,虽然有过报警的念头,但是拿起电话的时候他犹豫了,他知道这个事故会成为自己的污点,最终他决定毁尸灭迹。
这一刻他最后的人性也被兽性吞噬,他也沦为了自己所鄙夷的动物,凭欲望,凭本能去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也会遇见如潘肖的这种抉择,而如何抉择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选对,也许对我们的生活不会带来任何改变,选错也许就是万丈深渊。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选择时,我们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我们必须依照法律的尺去度量自己的选择。例如,如果我们处在潘肖的位置,我们就必须选择报警,即使自己会因意外致死而受到法律制裁。
无人区真的是罪恶的温床?是人坏还是环境坏?
看完电影,我们会发现,电影里真的是没有一个好人。
据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都有自己的恶,隼贩子、黑心老板和杀手自不必说,连律师、舞女、司机和老板娘也充分展示了何为“恶人“。
但是一个人真的可以分得那么清吗?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不是二分法,非黑即白“。
他们也是如此,潘肖在假死逃过一劫之后也会为卡车司机包扎,在自己被警察救下的时候之后也会毅然跑回二道梁子去拯救舞女,甚至在最后,为了舞女与隼贩子同归于尽。
潘肖是好人吗?你说是,那他之前还想毁尸灭迹,还见死不救。那他是坏人吗?你说是,那他最后的壮举又怎么说?
而类似潘肖这样的人性光辉在片中还是有挺多的,比如舞女和潘肖的相互扶持,卡车司机赶来救下潘肖等。我们会发现,那样的恶人也有自己的善。
环境也许能影响一个人,但真正决定自己作恶还是为善的还是自己。当一个人被贪念,恐惧占满内心时,你真的无法想象他能做出什么样的恶事来,就如影片中的隼贩子一样。
而当一个人心存正义时,就算是一个恶人,也能为别人牺牲。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总结
电影最后,潘肖选择了人性,卡车司机选择了做人,舞女也选择了做人,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卡车司机以后不会再那么跋扈,舞女最后也不再骗人,完成兽性到人性的转变。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无人区“,在这种情况下,是做人还是为兽全凭我们自己的选择,环境并不是我们抛去人性,回归动物本能的理由。做错了事总是要承担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事,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