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糖的10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不是100%。如果夫妇双方均患有糖尿病,子女有40%~50%的几率会患病。如父母单方有,子女只有20%~30%的患病几率。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后天生活方式的改变。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
多数糖友一听说打胰岛素就很容易误会,认为一打胰岛素就会上瘾,戒也戒不掉。其实,注射胰岛素是人体的激素,是不会出现上瘾现象的。部分的糖友出现长时间打胰岛素。这是病情需要,不是上瘾的表现。
误区三:血糖降下来就能停药了?
血糖降下来后,仍需注意饮食和运动。是否能停药必须去医院查胰岛功能,听取医生的建议如何用药。自己擅自停药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和反弹。这样反而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误区四:糖友一辈子摆脱不掉“药罐子”?
科学的饮食和运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胰岛功能,甚至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糖友应通过整合饮食、运动、营养干预、减重手术治疗等多个非药物方法,保护和改善胰岛功能。只要恢复了人体自主降糖功能,自然血糖平稳。
误区五:不吃饭就不能吃降糖药?
降血糖的药可以不分时间吃,三餐后血糖的药必须吃饭时服药。
误区六:少吃糖一定不得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没有单独而明确的病因,通常认为与遗传、饮食过量、吸烟、酗酒等有关。以此,如果一个人的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 糖也可以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也会在正常的范围。 反之,一个人少吃甚至不吃糖,但胰岛功能异常,也会有糖尿病发生。
误区七:保健品可以单独治糖尿病?
有的保健品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但这并不能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手段,还需要结合药物。目前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五驾马车”,即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减轻肥胖、控制血糖。
误区八: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
粥升糖速度快,但降下来的速度也快。只是喝粥讲究技巧,不能喝纯大米粥,喝粥时需要加一些豆类或杂粮,粥不能煮的时间太长。
误区九:得了糖尿病不能吃糖、甜食、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摄入少量的食糖,蔗糖提供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
误区十: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好照样可以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