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来自东北,全国第一,靠卖面包做到股票市值250亿
大家好,我是查理,专注于上市公司和行业的深度研究,我还有六位师兄妹,他们各有所长,欢迎关注。
今天查理要为大家解析的是——桃李面包,这是查理为大家分析的第53家公司。
说起吃面包,可能每个人各有所爱,因此面包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相对比较分散,今天要给大家分析的这家公司,也就是桃李面包,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以为他靠卖面包这一类产品,做到了200多亿市值。
1.起源于东北地区的面包大王
1995年,公司在丹东成立丹东桃李,之后两年,公司有分别成立了沈阳桃李和哈尔滨桃李,在2000年之前,公司主要在东三省的区进行发展。
2000年之后,公司开始向全国市场拓展。13年,内蒙古桃李、青岛桃李、济南桃李成立,到15年,公司基本完成北方地区布局;15年上市后,成立东莞桃李、武汉桃李,开始了对华南及华中市场的拓展。
截至2018年,公司靠着卖面包,营收规模达48亿元,净利润6.5亿元。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桃李是一家家族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学群、吴学亮、 吴志刚、吴学东及盛雅莉,持有总股本的72.87%,其中吴志刚和盛雅莉为夫妻关系,吴学东、吴学群和吴学亮分别是二人的长子、次子和三子。
家族企业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风险,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2.公司为何能成为国内第一大面包生产企业?
我们看一下公司的市占率:
2018年公司在短保面包(保质期7天之内的面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6.9%,在短保面包这样一个高度分散化的行业中,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前面我们说了,公司通过跑马圈地,逐步完善了在全国的市场布局,但是实际上短保面包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这是由于短保面包的保质期决定的。
一般来说,我们去买面包的时候,都会先看保质期,一般生产日期越近,我们越愿意购买,越靠近保质期,我们越不愿意购买。
这就对面包生产企业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是你生产的面包最好能够按需生产,也就是出厂之后,越早卖掉越好,不能生产过多,也不能生产的不够;第二是,生产好的面包要尽快地送达零售终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第三就是,在终端销售时,要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毕竟竞争对手众多,如果产品不能放在好的位置,可能很难被消费者看到;最后一点,产品地SKU要丰富,我们都知道,一般一直吃一类面包会吃腻,只有保证足够的产品丰富度,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地口味需求。
这就对企业提出了两点核心要求:效率和渠道建设。
先说效率,其实就是你的产品生产出来后要以最快地速度到达零售终端,在这一点上,桃李面包已经做到了一日一配,最晚的是隔日配,也就是说产品基本都要保证当天生产,当天送到终端(早晨就要送达)。
再看渠道建设,说白了就是和终端搞好关系。在这方面,桃李以自营为主,经销为辅,啥意思?也就是说,去跟各个渠道进行联系和拓展的以自己的自有员工为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沟通的时效性和顺畅,能够保证信息及时的反馈到公司,同时与渠道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这一点上,其实与我们之前分析的海天味业有很大相似度,但是在物流效率上又要求更高。
3.公司未来还有发展空间吗?
从销量来看,18年我国人均面包年消费量为1.7kg,和饮食习惯相似、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日本、中国香港相比,我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不到日本的1/4、不到中国香港的1/5,预计我国未来面包人均消费量仍将持续提升。而桃李作为行业龙头,已经建立了好的渠道和运营机制,预计未来收入会稳健增长。
查理认为,对于桃李面包这种确定性高的消费品行业,给与25到30倍市盈率是比较合理的,对应公司19年预计利润7.3亿元左右,对应市值180至230亿之间,公司目前估值略微高估,但是风险不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明天查理将为其他公司的分析,不见不散哟!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