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暴露国产剧的软肋,佟丽娅新剧恐成为下一部《创业时代》
黄轩和佟丽娅搭档主演的新职场剧开播了——《完美关系》
剧集热度很高,开播当天就有多个话题同时冲上热搜,一则是因为《完美关系》的阵容很强大。
男主黄轩算是半个电影咖,有许多像《推手》、《芳华》、《妖猫传》这样的优质代表作,陈凯歌、冯小刚、娄烨等大导演都非常青睐他的文青气质。女主佟丽娅也通过《平凡的世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剧集树立好了自己的正剧形象。
两人都是青年演员里的品质担当,所以合作起来自然很吸睛。
而且除了黄轩和佟丽娅,《完美关系》的配角阵容也很有质感,比如陈数、高露都是气质型美女,口碑角色一大箩筐。
总之整体卡司大有来势汹汹的模样。
二则是因为《完美关系》的类型,此剧定位职场剧,还曾经用“国内首部公关题材”的标语做宣传,这跟一般的傻白甜剧比,确实高级许多。
尤其这几年国产剧越来越注重题材和质量,言情剧的市场正在被职场剧、悬疑剧、推理剧、家庭剧分割。
这时候有一部《完美关系》这样的公关剧出现,关注度自然不小。
《完美关系》的大致剧情是这样的:
黄轩饰演的男主,是一位独立公关人,专门帮名人明星处理形象问题;
而佟丽娅饰演的女主呢,是一位海归富二代,其父经营的也是一家公关公司。
因为一系列原因,佟丽娅临危受命接替老爸,成为了公司新总裁,于是为了拯救公司,公关小白佟丽娅,请来了著名的公关专家黄轩担任公司合伙人,两人一起成长,最后带领公司渡过危机。
仅从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完美关系》的剧情是非常紧凑的。
开篇是黄轩饰演的独立公关人靠在沙发上,对面坐着一个疑似心理医生的人:
然后黄轩开始回忆一天前所发生的事情:
一天前,他所服务的一位男明星(曹云金饰)出轨被狗仔拍到了,作为公关人,黄轩必须根据曹云金与妻子是否离婚的决定,来帮他们解决这波危机公关。
处理过程中黄轩发现了曹云金被人下套的秘密,原来偷拍是小三安排好的,想借机逼宫上位。
与此同时,女主这边的故事线也开始穿插进来,公司上了社会新闻、总裁携款潜逃、董事会内讧……等等,一系列线索相继被抛了出来。
看看这潜逃片段的拍摄:
深蓝色的色调背景,都快拍出了刑侦剧的味道。
通过前两集的内容我们知道,潜逃的是女主父亲,但他声称自己的无罪的,那么:
女主父亲和相关公司到底有什么利益纠纷?以陈数为首的董事会到底是正派还是反派?男女主的故事线又是如何搭上的?曹云金的出轨事件背后的舆论操控者还有谁?
短短2集,《完美关系》就抛出了许多悬念。
再回到男主身上,原来黄轩患有严重的焦虑症,这对于处理公关问题的人来说是大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处理不好,更别说别人的了。
所以男主实际是个外表光鲜、内心孤僻的业界大佬。
这一系列的伏笔被抛出来,《完美关系》跟一般言情剧不一样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用网友的话说,这是刑侦剧+推理剧的结合呀。
第二个优势,是演员的演技。
尤其是陈数、高露这几位配角,剧集开播第一天就上了热搜:
陈数气质这块捏的死死的,明明是饰演一位女强人,却完全让人看不出油腻的感觉,微表情拿捏得当,虽然她的立场跟女主是对立的,但到目前为止,依旧很难看出陈数是好是坏。
张凯丽的演技也不用说,穿上西装涂上口红往那一坐,气场瞬间两米八:
年近六旬的凯丽老师,平常看起来温暖和蔼,演起女强人来却也是毫不违和,完全不出戏。
在挑演员这块,《完美关系》确实做得挺好,但这些并不能代表它就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剧,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缺点。
首先,《完美关系》的第一个缺点,就是细节处理得不好,剧情上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佟丽娅带客户看房子的这段:
这是女主在国外留学打工的片段,他们带客户看的是一幢凶宅,佟丽娅想把这个信息悄悄告诉客户。
但碍于上司在不好开口,于是佟丽娅对着客户支支吾吾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把话说出来:
但是请注意,这位所谓的上司,明明就是一名外国人。
他跟客户交流都是靠佟丽娅翻译,佟丽娅想对客户说点上司不能听的话,直接略过这句的翻译不就行了,两人大费周章地在卫生间偷偷比划半天,实在没有必要。
在卫生间有独处机会时不说,等后面又明目张胆地站在上司面前说,就更令人迷惑了。
还有狗仔伪装成服务员潜入星级酒店的这段:
狗仔潜入酒店是有可能的,但他们很难伪装成酒店服务员,更不可能抬着相机一间接一间地敲门偷拍,星级酒店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还有乔装打扮吸引狗仔注意,用调虎离山之计帮助曹云金离开酒店的这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几乎不可行的:
如今的网友个个都是名侦探,身上的一块疤、一个胎记都能给你扒出来,更何况是身材体型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发挥如此不稳定,谁又敢断定,《完美关系》不会是下一部豆瓣3.7分的《创业时代》。
最后仅说一个点,那就是:职场剧一直都是国产剧的软肋。
从《创业时代》到《完美关系》,编剧写的永远是自己想像中的职场,而不是真实的职场。
单拿公关行业来说,英剧有《Flack》,法剧有《百分之十》,TVB有《幕后玩家》、《珠光宝气》等,这些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作品,而国内呢,连一部拿得出手的职场剧都没有。
作为编剧,既然选择了写职场剧,那即便没有亲身经历,那至少也应该去做一下实际调查,接触或采访一下专业人士,这样写出来的剧才是对观众负责。
说到底,我们对剧本还是缺乏一些敬畏心,创作确实是需要想象力,但永远别忘了,艺术始终来源于生活。
文/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