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里的反思|穷人与富人的教育观差距
《寄生虫》荣获奥斯卡(第92届)四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国际影片),一次性拿了4个奖项,导演奉俊昊可以说是笑得合不拢嘴。
电影斩获多个奖项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观看过此部电影,于是我怀着强烈好奇心探索电影奥秘,其中的细节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概括一下电影故事。
主角一家是贫穷的失业家庭,一家人靠包装披萨纸盒维系生活。一天,长子基宇的好友敏赫送来一块幸运石,希望基宇接替一个富裕小姐(朴多惠)的家教工作。
基宇初次家教尝到了甜头,机遇下介绍自己的妹妹做朴多颂(朴多惠弟弟)的艺术治愈老师。
接着主角一家用计令朴家辞去原本的司机和管家,安排爸爸妈妈进入朴家工作。
从此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安逸,甚至在主人家外出露营时大肆挥霍起来。
不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是前管家请求取回重要的东西。妻子忠淑让前管家进门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主角一家发现了前管家在密码地下室藏着老公的事实,发生了冲突。前保姆摔落楼梯,她的老公变态男被绑了起来,他们一起被关进地下室。
主人家回来丝毫没有察觉,并且在第二天举办了一场快闪生日会庆祝儿子多颂的生日。
亲情与道德的痛苦下,基宇诺有所思地进到地下室,想用幸运石了绝地下室夫妇。
但是变态男抢先砸死了基宇,并且冲出地下室,在厨房拿了一把小刀,在生日派对上捅杀主角一家。
结局最后姐姐死亡,弟弟和妈妈缓刑,爸爸不知所踪(藏进了地下室)。
关于《寄生虫》的影评众说纷纭。
有观者评价电影故事里有许多逻辑不恰当的地方,例如为何姐姐基婷知道把底裤脱在主人家的车里就一定可以被主人发现,并把司机解雇。
有观者认为奉俊昊是伏笔的高手,从一开始多颂的画像里可以得知他内心的心理阴影,画里面的人物其实是变态男。
我这里,我想讲一讲两户贫富差距悬殊的家庭的教育观。
亲子沟通方面
相对比其他贫困的家庭,金基泽一家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很多,长子基俊大学考了四次,父母并没有职责他,并且鼓励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妹妹在艺术方面很有天赋,家里同样也对妹妹的能力表示认可。
电影里有一段妹妹躺在浴缸里面泡澡的画面,连哥哥也表示妹妹的气质与富贵人家很般配。可偏偏是这样有爱的家庭,扭曲的三观让他们走向一条寄生富贵人家的不归路,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家庭破碎的悲剧。
转换到富裕人家的家庭,姐姐朴多惠文静乖巧,弟弟伪装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朴社长与朴太太对孩子的沟通是不如金家的。
朴家认为自己的小儿子经常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没有耐心追问儿子的状况,只是一昧的溺爱,任何无理的做法在他们眼中变得合理化。
小儿子描述自己在家里遇到鬼,父母把他当做童言无忌,真正的沟通还是需要换位自考,如果一切只是假象,又怎么会影响儿子到如此深刻。
我不禁想起宫崎骏的话,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
父母对弟弟朴多颂的担忧被姐姐多惠看做是偏爱,因此多惠容易对关爱自己的家教老师产生情愫。
缺乏沟通这一方面其实非常普遍,中国式的家庭常常也是含蓄的,不善于直接对家人表露自己的爱意。
沟通是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席。
著名的《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即使距离再远,也隔离不开家人的沟通。
对比家人近在身边的朴家,亲子沟通显得并没有那么出色,金家反而略胜一筹。
电影故事里折射的亲子沟通关系值得千千万万个家庭观摩思考。
学习教育方面
朴家太太善良无知,对家务也是一窍不通,但是对于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是从来没有松懈的。
女儿英语成绩欠佳,朴太太就请了大学生帮忙补习。小儿子热爱cos印第安人,朴社长与朴太太给他准备了全套的装备。
电影里最令人羡慕的是朴社长和朴太太对小儿子的无微不至,甚至面对小儿子在草坪外面冒雨睡觉也没有生气。他们担心小儿子一个人在草坪搭帐篷会感到孤单,特意在沙发上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朴家对待孩子的耐心是可贵的,虽然是溺爱,但至少维护了小孩的自尊心与好奇心。
在成长过程中,朴家都没有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即使小儿子的生日露营因为下雨泡汤了,朴太太却依旧为他准备了快闪生日派对。她不想孩子的生日留有遗憾。
截然相反的主角一家,金基泽认为假扮成印第安人是有钱人的无聊把戏,这也为结局金基泽为什么如此痛恨朴社长留下深深的一起动机。
朴家温馨和谐,没有缺钱的烦恼,而金基泽作为一家之长,他没有这样的能力。
差距是嫉妒的根本。
金基泽没有钱给女儿基婷补习,即使女儿在艺术方面真的很有天赋,他还是无能为力。在一家人面前,醉汉在家门口撒尿他也害怕惹事,并没有在儿子心目中树立威严强势的样子。
大雨淹没了他们的家,他们被迫睡在体育馆。儿子问爸爸,往后的计划是什么。爸爸平静地告诉他,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柏拉图讲: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金爸爸没有告诉他,欺骗朴家索取利益是不正确的,“寄生”的欲望本就是不可取的。终于,金家一步一步走向了毁灭。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信念地活着比什么都高贵。
视野认知方面
两个阶层最大的差距是视野的不同。
贪婪的金家眼里只看到了眼前的金钱利益,但没有看到未来所需要承担的后果。
朴家慷慨大方,他们眼里注重自我提升与生活质量,富裕人家最可贵的是求知与探索的精力,穷人家的孩子面对生存都成了问题。
正如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 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尚未满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人,自然体会不到尊重需求。
电影里描绘朴社长最厌恶就是司机越界,触碰到他的底线就是不尊重他。金基泽面对不堪的醉汉却采取的是隐忍与接受,他没有感知到精神层次的需求。
视野狭隘的人当然也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改变命运的唯一稻草就是不断往上爬。
这也是金基俊复读多年,坚持不懈要考上韩国数一数二的大学的重要原因。
穷人与富人终究有巨大的差距,改变命运绝对与努力脱不了干系,珍惜现在,勇敢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