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支援湖北医疗队速记| 王海燕医生讲述入舱10小时
2月18日,阿盟支援湖北医疗队唯一一名医生王海燕被分到医疗组,于15时入舱上岗,出舱回到酒店已是19日凌晨。
2月19日上午10时,阿拉善日报记者通过微信视频采访了换班后的王海燕医生,了解她入舱后的工作情况。
视频里,王海燕的声音从容而淡定:“进入方舱医院第一感受,就是与平日的工作环境很不一样。”
从容淡定的背后,我们很难想象王海燕和其他医生在舱内工作面临的危险。他们不仅要为病人治疗,还要小心安抚病人的情绪,每天神经高度紧绷,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危险。
病人心理压力有多大?据媒体报道,此前,湖北武汉一位60多岁的患者突然扯掉自己的吸氧面罩,拔断输液管,整个人从床上往下滑。没有了吸氧面罩,她的脸很快变成青紫色。在旁的6个医护人员见状,立即冲了上去,想把面罩给病人戴上,可病人又踢又打,对着他们大喊:“我要医生,我要10位医生,让医生救我。”这是发生在重症病房真实的一幕。
面部的压痕
王海燕告诉记者:“当我询问病人病情时,他们会非常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接触史、发病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急切地想接受治疗。作为医护人员,我十分理解病人的心情。”在方舱医院,有的患者因害怕而焦虑,急切地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王海燕会拿出十二分的耐心缓解患者和家属的不安情绪,然后根据病人情况,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是我们的责任,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她说。
入舱工作必须穿着防护服,而穿全套防护服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让自己的任何一寸肌肤暴露在空气中。从准备进舱到交接完工作,王海燕身上的防护服整整穿了10个小时。她说,刚穿上防护服仅仅半个小时后,汗水就开始浸湿后背,裹在橡胶手套里的双手也全是汗,滑腻得难受。如果频繁地走动,不一会儿就会觉得憋气,体力消耗巨大,更别提脸庞和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得生疼。
在10个小时里,为了不浪费时间和防护服,王海燕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出舱交班后,王海燕回到酒店已是凌晨一点多,这才有时间喝一口水,吃一碗泡面。
阿拉善盟医疗队等待入舱
记者发稿时从武汉传来最新消息,我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8名护士目前也已入舱工作。等待换班的王海燕医生将于今晚21时第二次进舱,工作至明日凌晨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