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父母那代人心中的“胡歌”!达式常:这辈子,我还没演够
本文主人公达式常
在讲述达式常的故事前,先请各位读者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旧社会,兄弟姐妹十多人,靠吃救济米长大,靠助学金读书,他会不会立志从事文艺事业?
※ 如果一个苦孩子刚刚大学毕业,要让他扮一个生活优裕、害怕艰苦、耍娇造假的年轻人,他能否胜任?
※ 如果一个演员,已经是全国银幕上最潇洒倜傥的英俊小生,他是否愿意理个寸头,戴上眼镜,胡子拉碴,出演一个生活艰苦的中年知识分子?
※ 如果一个明星,因为其儒雅隽永、风度翩翩而被观众认定是“知识分子”的最佳代言人,他会否在一部满溢阳刚之美的电影里,挑战一个刚烈的角色?
以上这些,都是不好回答的问题。
但达式常用他的表演生涯,用自己的一辈子,一次又一次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达式常接受新民晚报专访 ©孙佳音
达式常给新民晚报读者的题词
第一个回答:勤奋
“我不觉得自己天赋好,
我只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
达式常
尽管达式常对自己的挺拔和俊朗始终自知,他也笑呵呵地说,观众喜欢看演员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点。
但对于自己当年能考取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师从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张骏祥,他说,是因为自己够努力,对表演够喜欢。
这就是达式常的毕业照了,
你找得到他在哪里吗?
锵锵锵锵,是这个哦~
是不是很帅气!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外国电影,片名、演员都不记得了,但最后一个结尾的镜头,我一直记到现在,一个女孩跳上车子,坐在有点憋气的备胎上,汽车渐渐远去,她笑着招招手,电影结束了。这个镜头,让我觉得很神奇,很美。”
后来,这颗小小的艺术种子慢慢萌发。
电影杂志里,关于达式常的介绍
家里一贫如洗,他没有条件经常看电影,就自己想方设法地去创造条件——经常到有收音机的邻居家里,恳求他们让他收听电影录音的剪辑和电台的朗诵,“怕人家讨厌,就把收音机的音量开得很轻,把自己的耳朵贴在喇叭前听。”
青年达式常
在格致中学读初中时候,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其实那些独幕话剧很不专业,我就拿个木头冲锋枪,在台上扮解放军,突突突突。”
不过高年级同学演出的诗朗诵剧《丹娘》一下子打动了他,“卓娅被审讯拷打时候,身影映在台前的一块白布上,光打下来,皮鞭抽在白布的身影上,一下一下,我都想冲上去抢过法西斯的皮鞭。艺术太神奇了。”
青年达式常
他利用课余、假日,去干零活赚些钱,除补贴家用外,全部花在看电影上。
《白毛女》《钢铁战士》《董存瑞》《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忆起那些当年让他笑过更哭过的电影,80岁的老人几乎刹不住车,他说没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就自己琢磨、模仿影片中那些名演员的表演,“我还从图书馆借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对照着啃读,读懂一点,就引用一点。”
达式常和自己表演系的老师凌之浩
于是,这个家里没有人搞艺术的孩子,声台形表顺利过关,考上了表演系;
于是,他刻苦努力,以全五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进入海燕电影制片厂(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于是,在全国几乎大小话剧团都排演《年青的一代》的情况下,达式常被顺利选中出演林育生,年纪轻轻便走红全国。
达式常(中)在《年青的一代》中
第二个回答:突破
尽管分配进上影厂前,达式常在学校就演过独幕话剧《一条红线》中的将军,演过大型多幕话剧《万水千山》中的赵营长,演过《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等不同类型的角色;
尽管1962年进入上影厂后,达式常很快参加了影片《兄妹探宝》的拍摄,但两年后被挑中出演风靡全国的话剧《年青的一代》的电影,还是让他“惊喜万分”。
达式常(中)被选中出演电影版《年青的一代》
“当时全国只要有条件的剧团,都在演《年青的一代》。你想想,全国有多少林育生,而且我在剧团排这个戏的时候,还是B组。”但没想到厂里最后定了他,“其实我跟角色生活背景差距很大,可能,因为我身上还带着那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劲儿吧。”
当时的达式常书生气很浓
就这样,带着几分忐忑,达式常随着摄制组到勘察队去体验生活,去南京雨花台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
他一遍又一遍地分析角色,一场又一场地排戏,但实拍念遗书这场重头戏时候还是好几遍都没有过。“想起来真是丢人。这是全剧的核心,舞台上表演时,我在台上哭,观众台下哭。但到了摄像机面前,杂念太多,情绪完全出不来。”
拍摄《年青的一代》时,达式常也遇到过困难
当时胶片紧张,不可能由着演员一遍遍重来。于是,导管说先关灯,让演员酝酿情绪,但这样达式常更紧张了。
黑暗中,电影副导演凌之浩走上前安慰爱徒。“他耐心地跟我讲戏,讲林育生妈妈生命最后一刻的希望,讲……”这么多年过去,达式常想起恩师的悉心栽培,哽咽了,“老师讲着讲着,哭了,我也哭了。这样我才慢慢收拾情绪,重新投入到人物里。”
《年青的一代》片段
后来电影公映,读遗书这一场戏,凭借真切的感情,扎扎实实地打动了观众。
1973年,达式常又重上银幕,在重拍的《年青的一代》中再次成功扮演了林育生。
重拍的《年青的一代》中,达式常(左)依然扮演林育生
其实,我也有几句话,没和盘托出。为什么要采访达式常,因为在这几年断断续续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有点特别。
以达式常为封面的杂志
达式常平时并不善于也不乐于闲谈,但有一次聊起电影拍摄时候的“技术掌握”,聊起演员如何准确走“地位”,他侃侃而谈两眼放光;
他很少公开表达自己好恶和观点,对于那些前辈,他总是特别恭敬,但有一次聊起自己当年的毕业大戏《第十二夜》,他说“连赵丹都表扬我演的小丑‘功夫不错’”,快六十年过去了,英俊少年不再,但皱纹里还写满了自豪;
他近年很少客串影视作品,安心在家,但去年上影演员剧团排练话剧《日出东方》时,达式常戏份不算太多却有戏没戏都在后台,对自己的表演更是严苛到“锱铢必较”……
排练《日出东方》,达式常在化妆
为什么要采访达式常,因为这样一个对待表演始终虔诚的人,值得。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编辑:小开
图片:达式常提供,部分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