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援鄂职所系,不灭瘟神不返航
做为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之一,我只是其中最为平凡的一个逆行者。我只把所感所想、所经历的事如实的叙述出来……
我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也是民进会员,平时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做心脏介入手术、管理危重心脏病患者,尤其是ECMO支持下的心脏重症患者。2020年春节刚过就接到了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通知,基于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天职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热血,我主动报名参加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从接到通知到整装出发只有16个小时。妻子在默默的帮我整理皮箱,我看到她留下了泪水,我也禁不住哽咽了,歪过头望着窗外生怕她看见,临行前做了一首小诗送给她“荆楚大地疫荒凉,妻拾行囊泪千行。逆行援鄂职所系,不灭瘟神不返航。”
伴随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平生所学,悉数报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不辱使命,平安凯旋。”的庄严宣誓,中日联谊医院130名援鄂医疗队员踏上了抗击新冠的征程。2月7日深夜,我们抵达了武汉天河机场,扑面而来的再也不是川流不息、热闹繁华的景象,代之的是渺无人烟的荒寂。一阵南方湿冷的寒风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凌晨时分,我们到达酒店,为减少病毒传播,屋内禁止开空调,感觉室内比室外还要冷,屋内可以看到呼吸的哈气,全身血管生理性收缩,只得和衣而睡。但很快武汉政府就解决了我们这些小困难,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电热毯、电暖气、方便面、牛奶、水果等生活物资。在和志愿者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已经一周没有吃到肉了,可他们却把最宝贵的物资送给了我们,想到这更坚定了我抗疫援鄂的决心。
2月8日,我们先后接受了一次省级和一次国家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面的培训。在此期间刘天戟院长、姜南副队长给我们规化了工作生活纪律、临床工作指导方案及做了上阵前的穿脱防护服隔离衣考核。我们医疗队被安排在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一个疗区的医护工作,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顶级医院,可想而知我们收治的患者有多危重。
在同济医护人员的引领下,我们开始穿隔离衣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可就是这样总感觉自己像全裸着暴露在病毒面前一样。进了病区后,因为包裹的太紧,鼻子被压的喘不过气,只能用口呼吸,一种强烈的窒息感油然而生,没有力气说话,也没有力气走路,冷汗瞬间湿遍全身,我坐在护理站的椅子上想脱衣服出去,可又一想这就是所有新兵到战场上必须过的心理关,只有过了这关,才能胜任工作。很快我平复了心情,身体状态渐渐恢复。
接下来的工作更是让我始料未及,因为负压机器的噪音和我们严密的防护,同事之间虽近在咫尺可沟通只能靠吼或对讲机。为了辨识,我们在衣服上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加油共勉。凌晨2点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患者,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和患者沟通出现了问题,我们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操着一口武汉话,我们根本听不懂,没办法我们只能靠手势、书写来沟通,紧张繁忙的8小时终于结束了,我们小组一晚收治了36个患者,医护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住处。
通过这些天跟患者的接触,我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治疗,更是心灵上的抚慰。所以我们医护人员拿出自己的生活物资给患者,每天陪患者聊天,鼓励他们。在医护共同的精心照料下,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我直管的两个患者肺部渗出明显吸收,首次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等待出院了。两位伯伯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凝望窗外,思绪万千,“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愿情存疾散,你我安好;愿城市街道,繁华依旧。”
(来源:民进吉林省委会 作者:民进会员,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