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闻铃声而动:走近番禺区基层医院战“疫”急诊人

闻铃声而动:走近番禺区基层医院战“疫”急诊人

发布时间:2020-03-06 14:07:08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战场的前线。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与疫情短兵相接,肩负着预检分诊和转运疑似患者两项重任,全体医护人员昼夜兼程,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近番禺区中心医院这一群冲在战疫第一线的急诊人。

从1月20日开始吹响抗“疫”冲锋号,按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急诊科迅速行动,制定培训计划、理顺工作细节,连夜组织医生、护士、担架工、司机、清洁工等岗位近200人进行防护服穿脱及预检分诊规范培训,还制作了详细的流程图,粘贴在工作间的墙壁上,用于随时提醒大家要规范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

急救转运是防疫的重要一环,街头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是抗疫战中连接医院内外的纽带。急诊科肩负着全区疑似患者的转运重任,而转送确诊病例或疑似患者,就需要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这意味着被传染的风险大。“无论是半夜还是白天,只要调度的铃声响起,大家没有任何犹豫,都会立即出发。”急诊科的工作人员表示。

穿戴防护装备,准备急救设施,出车执行任务,脱除防护装备,个人清消……这是医护人员每一次执行运转任务前后必须要完成的步骤。由于救护车运送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每次出任务返回,车辆及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细致的消毒流程。

反复穿戴装备,一次次转运患者,一次次进行消毒,整个流程耗费的时间多,但大家自觉执行,不厌其烦。

穿戴装备、转运患者、多次消毒,整个流程耗费的时间往往需要3个小时以上。每天工作量倍增,“车歇人不歇”,出车人员上岗期间几乎没有坐下歇息一会儿的机会,大家却毫无怨言。

疑似患者院间转运、确诊患者上送的“第一次”都让90后的急诊医生黄浩华遇上。

“作为医护人员,有专业的知识,加上充足的装备防护,先进的设备保障,严格的院感防控制度,我和我的同事从不感到害怕。”黄浩华介绍说,穿着防护服转运病患,与以往的急救相比大不一样。由于防护服密闭、不透气,工作起来会使劲儿,不一会儿就会汗水津津,闷在里面很难受;口罩密闭效果好,呼吸却不会很顺畅。除此以外,穿上防护服后,无法正常大小便,所以只能穿纸尿裤,甚至干脆不吃不喝。一趟转运下来几个小时时间,对我们的体力和忍耐力的要求非常高。

“关键时刻,抗击疫情保一方平安,职责所在、责无旁贷!”黄浩华说。面对任务,急诊人没有一点怨言和丝毫推脱。而他们的故事,只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麦裕玲、梁兴民、李桂芳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波、肖桂来 通讯员 梁兴民、梁健坤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