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对决!阿里京东财报:收入1600亿对1700亿,利润522亿对36亿
【3月6日专稿】阿里巴巴和京东,中国两大电商,都在美国上市,先后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季度财报,如何看待这对老冤家的财报呢?
总收入、净利润
阿里巴巴季度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36%。阿里巴巴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51%、42%、40%和38%。京东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27%,京东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21%、23%、29%和27%。阿里巴巴明显领先。
表面上看,京东季度收入比阿里巴巴还都大约100亿元。实际上,京东收入分为零售和服务部分,零售就是B2C业务,服务就是物流和广告等,后者才与阿里巴巴收入完全类似。
阿里巴巴季度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增加58%,环比减少28%。京东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加494%。因为基数较低,京东净利润增长率显得更魔幻一点。两者相比,阿里巴巴净利润是14.5倍。
这就可以看到服务业务收入和卖货收入最终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净利率(利润与收入比值)比较,阿里巴巴是32.32%;京东则是2.13%,阿里巴巴是京东大约16倍。
平台变现能力
Take-rate即所谓变现能力,即电商总GMV转化为净收入能力。2019年,京东总GMV为20854亿元,净收入为5769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5107亿元,服务收入为662亿元,除去物流收入235亿元,则京东平台业务Take-rate为(662-235)/(20854-5107),大约为2.71%。
纯平台没有一分钱自营的阿里巴巴,2019年财政年度总GMV为57270亿元,其总收入为3768亿元,则阿里巴巴take-rate为6.58%,是京东大约于2.43倍,这也是京东可以提升的空间。
换种算法就是,假设京东自营业务毛利率为15%,则卖货净收入为765亿元,则全平台服务收入达到1427亿元,take-rate则迅速提高至6.84%,已经超过阿里巴巴。
所以,电商拼到最后还是GMV,所以拼多多根本不在意短时亏损,如何抢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阿里巴巴总资产报酬率(年化)为18.9%,净资产收益率为23.38%。京东总资产报酬率为6.15%,净资产收益率为17.21%。
京东要自建物流,所以是重资产运营,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上,最新资产负债率为61.26%。阿里巴巴则要少很多,始终保持在40%以下,最新为34.28%。
这也决定了偿债能力差异很大。阿里巴巴流动比率为1.75,速动比率为1.65,京东流动比例为0.99,速动比例为0.58,该数据在1左右为表示偿债能力较佳。
而与京东模式更为接近的亚马逊,流动比率为1.1,速动比率为0.86;同类公司相比更能说明问题。
市值与市盈率
阿里巴巴市值稳居中国网络股第一,至3月6日开盘前,其市值为5673亿美元,市盈率为23倍。京东市值为652亿美元,市盈率为37.4倍;京东市值大约为阿里巴巴零头。
当京东20%左右收入增长换来37倍市盈率,那么阿里巴巴几乎是京东两倍增速,是否应该有70倍左右市盈率?实际上,亚马逊市盈率更高,超过80倍。
在港股也上市的阿里巴巴(9988.HK),23倍市盈率,也远远低于腾讯控股近40倍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