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新政的几个疑问
土地新政会不会导致耕地大量流失?会不会带来土地供给的大量释放?
审批权下放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灵活度,但不意味着可以大量增加土地供给,仍受多方面约束。
其一,建设用地总量的把控权仍掌握在中央手里——国家每年对各地方政府都有建设用地指标,这次的新政只是从“建设用地指标+国务院审批”转变为“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审批”。
总之一句话,只要国家不给指标,土地管理制度再灵活也不会有增量供给,只能结构性地调整。
其二,国内耕地红线是18亿亩,其中15.5亿亩永久基本农地是核心保障,所以这次政策在永久基本农地领域先试点就说明了政策的谨慎。并且新政规定,会建立地方政府用地审批工作评价机制,干得不好,随时收回审批权。(相关文件已规定2020年国内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少于15.46亿亩)
其三,新政使得农村土地价值提升,原来闲置的一些宅基地、建设用地都会充分利用起来,其中有部分会转化为耕地(例如开发规模化种植)。
土地新政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首先,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将迎来改善,原来很多一线房企已经往三四线城市发展,但其实很多三四线城市也已经饱和、购买力透支,所以新政可能使得这些一线房企重新调头回到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以8个试点城市为主的大城市,这些大城市的边界将逐渐扩大。
其次,上文说过,拿地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城市的住房供给,可以从源头上平抑大城市房价。
所以新政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可能整体呈中性,就看哪些房企可以充分利用新政了。
土地新政利好哪些方向?
1)上文已经详细解读了新政有利于加速拉动重大项目投资,加速推动新基建、老基建项目的落地,利好新基建、老基建。
2)新政使得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并且能进一步带动土地流转,拥有大量农村土地资源、尤其是大城市周边土地资源的土地流转企业将受益。
另外,土地流转领域近期还有相关配套政策:3月11日,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审慎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