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鄂医疗队护士自带工具 为年近八旬的患者刮胡子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武汉人,但却在疫情最严重期间一直坚守在武汉,他们就是来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援鄂队员。
他们当中,有人把患者当作家人,主动为患者刮胡子;有人为了使患者不错失复查机会,顾不上自己常年腰肌劳损,奋力抱起一米八多的患者;还有人在挑战面前勇敢前行,为患者进行“危险性极高的”咽拭子采样。
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在危险面前他们却主动逆行而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为降低感染率 她主动申请为老人刮胡子
3月9日早上7:00左右,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护士孟霞带着刮胡刀、纱布和温水,来到了自己所在的华科大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间病房内。
这里住着近50位新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感染患者。在自己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年近80的老人,他在院区住院将近一个月。
由于被隔离,再加上病情较为严重、自理能力差,老人一直都未清理过胡子。为了让患者更舒适、也为了降低感染率,孟霞和同事商量后决定自己动手为老人刮胡子。
“听完我们的想法,爷爷非常感动,觉得这些应该是自己家人做的事情。”孟霞说。
得到了老人的同意,孟霞带好手套和口罩,先用温水把纱布浸湿敷在老人的胡茬上,等胡茬变软后,她才小心翼翼地开始一点一点刮掉多于的胡茬。
为了不刺破患者的皮肤,孟霞全程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爷爷的下颌比较瘦,尤其是褶皱处要格外小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孟霞的操作也越发娴熟。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耐心清理,孟霞终于“大功告成”,最后,她还细心地把治疗巾垫在老人脖颈处,为老人处理散落下来的胡茬。
在此次前往武汉支援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中,大多都是90后。孟霞坦言,初到武汉的确有些紧张,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康复,她心里也越发有信心。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孟霞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同事的孩子把孟霞当做“心目中的英雄”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够像孟阿姨一样,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身为党员、医护人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作为团队中的大姐姐,我更要起一个带头作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病人尽快康复。”关键时刻 他不顾个人顽疾奋力将患者抱起
师延刚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副队长,在2月2日抵达武汉后,身为副队长的他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负责着传达最新治疗方案、培训医生掌握防控感染的方法以及帮助援鄂医护人员尽快适应疫区等工作。
武汉疫情,人人自危,同样也包括这群与病毒距离最近的医生和护士们。“虽然我们知道病毒的危害性,做好了充分的防护,但心里难免还是有紧张的情绪,尤其是第一次面对病人的时候,心里的那份紧张是不由你自己的。”
师延刚说,尽管如此,短暂的紧张过后,长期从事医生行业的职业习惯还是让他“一工作起来就像一个‘拼命三郎’,就什么都忘了,眼里就只有病人。”
有一次,一位患者在住院一周后核酸检测呈阴性,需要做胸部CT复查,三名女护士推着病床想要转运病人。但这位一米八多的患者犹豫身体虚弱,四肢无法发力,根本使不上劲儿,这也让女护士们犯了难。
这时,师延刚走了过来,考虑到 “由于疫区病人较多,每天都有一千多人排队做检查,如果这次机会错过了就要重新再排”。来不及多想,他一下子跳到患者的床上,用床单裹着患者使出全身力气把他奋力抱起,就在这时,师延刚突然听到“咔嚓”一声,他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放下病人,他一直弯腰靠墙持续了十几分钟,才慢慢“缓过来劲儿,能站直了”。师延刚说他一直都有腰肌劳损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尤其在照顾病患的时候很难考虑到自己。
据了解,医护人员平时都会尽量站在病人侧面避免病人咳嗽液体喷溅,“师医生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但关键时刻他却一心想着病人,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其中一位护士感慨。危险面前主动请缨 一天之内为十一名患者做咽拭子采样
齐路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生,在得知能够为病人做咽拭子检测的消息后,她主动请缨。
她也明白做咽拭子检测的危害性,由于医生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用拭子在患者口咽的后部涂抹采样,患者极易咳嗽将病毒带喷溅在防护面屏和防护服上,哪怕只有一丁点飞沫穿透防护服,采样人员就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毕竟和病人这么近距离接触,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担心,但作为医生,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齐路介绍,进行咽拭子检测,医生和患者一般会保持在20公分左右的距离,但患者也会不可避免地咳嗽,因此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就这样,戴着自己的“武器”——口罩、护目镜和防护头套,她一人曾经在一天之内为11名患者进行了咽拭子采样。
齐路说,许多患者为了降低医生感染,甚至提出自己来进行咽拭子取样,每当这时,她总是会安慰患者“没关系,我们包裹的很严实,实在忍不住咳出来就行了。”
一个多月的接触,齐路也被众多患者的“善举”默默感动着。“来做检测的患者都非常配合,都在为我们着想尽力不咳嗽,看到他们这么做我们就真的不害怕了。”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
见习记者 宋贺扬/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