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养孩子就像投资,父母既要遵循规律,也要接受不确定性

养孩子就像投资,父母既要遵循规律,也要接受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0-03-18 04:45:53

这段时间关于股市的谈论特别多,受全球疫情影响,股市动荡得厉害。

不少人问一位大咖,“现在是不是入场的时候?还是等到疫情过去经济稳定了更好?买股票好,还是基金好?”那位大咖只是说:“我不知道。”看上去冷冷的,不过我明白,他是看到读者在跟他要一个确定性,而市场是不确定的,所以他说不知道。

没错,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不懂这一点,不接受这一点就不该投资股票。

不过投资还是有原则可循。比如巴菲特就选择有价值的公司,股价跌了捡便宜,涨得太高就卖出。价值是稳定的,价格时常波动,投资看准了价值,大概率会赚钱。

我发现养孩子和投资很相似。我们也总是要确定答案,可孩子的成长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遵循一些原则。养育方式只要符合规律,大方向不错,孩子就不会跑偏。

这里面的原则我们都能说上几点,比如爱,尊重,信任等等。但有的父母就说了,我也很有爱啊,我也是照书养啊,为什么没有书里说的那个效果?为什么同样一个做法,别的孩子接受挺好的,我的孩子就不行?

是的,人更复杂,人除了受后天环境影响,还有先天因素。有的孩子天生是这样,有的天生那样,一个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孩子。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我们还得“因材施教”才行。

那么,怎样在先天和后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保证我们的养育既是适合孩子的,又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呢?

01,每个孩子天生具有某种气质

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做过一个追踪研究,共追踪了114名纽约儿童,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发现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独特的气质,气质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气质。

什么是气质呢?

它的英文是temperament,和我们平时说的性格不一样,它具有生理基础,是天生的,孩子出生几天就可以观察得到,心理学上用婴幼儿时期的反应度和自我调整来测量。

(我们平时说的性格,心理学上称为人格,英文是personality,包含气质和其他因素,更复杂。)

反应度指情绪应激、注意力及活动的速度和强度。比如有的宝宝总是乐乐呵呵的,见到陌生人一贯很兴奋,很好奇,有的宝宝则比较安静、谨慎。

自我调整指自己主动修改反应度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认知(学习)的自我调整和情绪的自我调整。比如有的孩子学东西很快,但情绪控制比较困难。

托马斯和切斯根据他们的追踪研究,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气质:

易照养儿童(约占样本的40%):婴儿期很快地形成日常生活习惯,通常比较乐观,容易适应新环境。

难照养儿童(约占样本的10%):生活习惯不规律,接受新经验较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

慢热儿童(约占样本的15%):不活跃,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温和、抑制、心态消极,对新经验适应慢。

另外还有35%的儿童不能归入以上三种类型,他们的特征可能每种气质都占一点。

研究指出,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之分。虽然天生就有,一生不会发生巨变,但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

首先,它会随着年龄而变化,这和大脑发育相关。其次,养育方式对气质是否会持续很关键。比如急躁的孩子遇上急躁的父母,还是遇上温和、慢性子的父母,孩子性情的发展不一样。最后,和兄弟姐妹、老师、同伴、社区里的其他人交往经验不同,也会影响气质的发展。总之,气质会在遗传和环境相互交织的作用下发展、改变。

那么,怎样让孩子的气质向好的方向发展和改变呢?

02,良好匹配模型是理想的养育方式

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良好匹配模型:建立一种最适合孩子气质类型的教养环境,帮助孩子形成更好的适应能力。

他们给父母的建议是:观察了解孩子的气质,采用适应孩子的养育方式,同时引导并鼓励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也就是说,要顺势而为,不要硬拧着改变孩子,也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完全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

比如,一个非常害羞的孩子,见了熟人默不做声,如果我们着急,催着孩子与他人互动----有时这类做法看上去还挺正能量的,妈妈们也会温和、微笑着说:xx阿姨挺好啊/你们老师很好啊,他们不会笑话你的,别不好意思啊……其实这还是推得太快了,孩子会有压力。

顺势而为的做法是:在孩子安静观察时冲他微笑、点头,让他知道这个环境是安全的,向他“翻译”下别人的话,不强求他和别人打招呼。

同时,平时为孩子做好准备。如,多给安全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常说“你做到了”,“你会做了”这样的话,让孩子有“我做得到”的自信;教些具体的想和其他孩子玩耍的开场白;常约一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等等。这样慢慢引导,孩子在社交方面将适应得比较好。

总之,当我们看到孩子天生就“有问题”,不要只关注他现在的行为,觉得“这孩子就是专门来找麻烦的”,而是要想,“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帮他”。我们对一件事的认知不同,将导致态度不同、情绪不同,进而导致养育方式的不同。

心理学多方面的研究已经证明,难照养和害羞儿童,都能从温和的、接纳的、持有支持态度的养育中获益。先天的生理机制对他们是否一直如此影响只是中等,后天的经历影响更深远。

03,养孩子和做研究不一样

最后要提醒的是,养孩子和心理学家做研究是不同的。研究必须搞清楚定义,讲究可测量、可证伪,这样后来的研究者才可以重复实验,以检验前者的假设和结论。

养孩子是没办法测量全部的。上面提到的气质只是从反应度和自我调整两个维度进行了测量,但一个孩子的特征何止这两个维度呢?不是还有35%的孩子没法归入那三种类型吗?

所以现实情况肯定更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多了解、多摸索,找到自己孩子的良好匹配模型,就像夫妻间形成特有的默契一样。

气质类型要告诉我们,孩子具有独一无二的气质,我们必须接受它,同时知道养育的大方向。我们对孩子的气质有大致了解,对明显的、造成困扰的问题顺势改变,做到平衡养育就好。

还是那句话,养育要有发展的眼光,但我们能做好的只有当下。孩子当下是什么特点,相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知道这样做大概有什么影响,不为将来的不确定性焦虑,而是接受它。

千万不要去非得弄清孩子是什么类型,把孩子放入一个确定的筐里照着养,最后还必须得到一个满意结果。这就像一个买股票的人在说,我学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我完全复制他的做法,所以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富翁。而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END-----

参考资料:《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济南民事非诉律师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